規劃妥當、勝利在望--電子商店的作業流程
點石成金,有求必應
電子商務十大戒條
數位時代消費者
他山之石可以攻錯
線上行銷七類型
網路廣告
資料挖掘
電子貨幣
行銷神器
一對一行銷
塑膠貨幣銅牆鐵壁
 

旅客們請注意:「最後一班前往『新金山』的列車,即將於短時間內出發。請儘速買票上車,如果您來不及踏進門檻,本列車並不提供補票的機會。」

本文撰稿:先覺科技 執行長 曹永煌

網際網路的最大受惠者,無疑是企業體們。受此恩澤的對象,包括企業的採購部門、承攬物流工作,及產品運送的倉儲快遞業者、營業部課、零售商家;顧客服務和維修單位,林林總總五花八門,幾乎是無所不包。一網打盡所有商務流程。

   嚴格說來,電腦的原始設計,並非用來做商業之途,而是以科學計算與軍事目的為出發點。因緣際會,在1960年代,銀行惱於支票處理的數目與日遽增(1943年至1952年期間,全美支票的流通數,由每年的四十億張,暴增至雙倍的八十億張),本著一勞永逸,追求技術革新,美國商業銀行(Bank of America; http://www.bankofamerica.com/index.cfm ) 身先士卒,率先引進電腦系統,藉助於一種稱為ERMA(電子記錄、會計機器)的大型主機,處理票據相關業務。自動化的功效,短時間內便表露無遺。原本需要五十人才能夠完成的工作,現在僅僅九個人,便能應付得宜、輕鬆處理。

   EMRA,正式開啟了電腦與商業互動的大門。電腦也從此走上不歸路,再也沒有回頭的必要。凡是任何產業的會計處理、庫存控管、經營報告、行政運作、生產計畫,都可見到電腦的蹤跡。

   橫跨1970年至1980年代,各行各業一傳十、十傳百,大家爭先恐後地踏出門檻,採用電腦系統。EDI(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;電子資料交換)便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。企業蔚為風潮地將訂單收發、發票製作、貨款申請,全數以電子化替代。立下了電腦之間資料加工的典範。資源充沛的大型企業,甚至於大手筆鋪設便於內部通信的專屬網路,稱為虛擬網路VAN(virtual area network)。

   進入1980年代,陣容龐大的電腦輔助設計(CAD;computer aided design)、電腦輔助製造(CAM;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)、與電腦輔助工程(利用電腦,於產品製造前,模擬各種的性能與非預期狀況。簡稱CAE;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)接受徵召。這些電腦運用先烈,群起響應起義、登高一呼,參加這場神聖的數位革命。自此開始,技術人員的設計工作,企業內部的通訊網路,規格、性能及技術資料的追蹤查詢,全因電腦的無所不在,而展開一番新的氣象。

   架設、運用虛擬網路的費用高昂,不免讓許多中小企業打退堂鼓,轉以電話及傳真代替。網際網路的適時進場,個人辦公室也可登堂入室,加入電子商務行列。能者多勞的電腦,並無大小眼之分,不論是單兵作業的蘇活族(SOHO;Small Office Home Office),成員上千的上市企業,網際網路(Internet),企業內網路(Intranet),皆一視同仁,大展雙臂、蓬門大開。


點石成金,有求必應 便宜為成功之本 不多不少,利潤永保
開發+電腦=物美價廉 日行一善,客戶不斷 無奸不成商→無網不成商
你辦事,我放心 SCM供應鏈,千里一線牽 永享仙福,壽與天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