極其重要的網路佈線系統《二》
在EIA中所提及之重點,有下列幾點:
- 在所有網路建構中,連結所需之線材,需為同一等級類型。接插件部份 (D.V.O.資訊出口、Patch Panel跳線面板),均需配合線材之傳輸速率要求。如需改變工作站之性質(如電話和電腦之變動、或PC與終端機之交替),僅需在機房端或分線箱,改變跳線面板上之位置即可,勿需重新佈線。
- 每一工作區位置,最少需二個資訊出口(1. for DATA 2. for DATA OR VOICE)。
- 所有機房配線元件,均需採模組式方式設計,以因應以後之人員增加。
- 當人員位置有所變動,跳線需簡單容易,不需特殊壓接工具。 前面所談及都是一佈線之標準,但依循著標準之後,我們必需要考量到一個實用面、經濟面 (不可能在一個10人之辦公室內,做一Fiber to Desk之Network Cabling System。這樣或許有些浪費)。
前些日子在閱讀雜誌時,看到一設計網路的高手朋友,對一個好的網路所下之定義:『在一定的成本預算下,將網路的效能,發揮至最大。如果沒有做好完整的規劃,一再追求昂貴之品牌,那種網路,充其量不過是財力展示,毫無效能可言』。
所以我們必須,量身訂製一個,適合自己又符合未來需求之網路配線系統,即所謂拓樸結構。
順道補充,在前面所提EIA之佈線標準內,已把同軸電纜 (Coaxial Cable)的標準所捨棄。因為這涵蓋到網路之管理及偵錯。因其拓樸為BUS狀 (就如同公共汽車般,每天只能依固定之路線,來回行駛一樣。)不容許在線路上其中一點,不論在工作站、或主機端,產生任何故障,否則將會使整體網路停擺。
其二為,同軸電纜線所實際的傳輸媒介,都為同一條纜線,整體效率不如STAR狀架構之快速及便於管理。故現就以EIA所主要提及之(Optical Fiber) 光學纖維簡稱光纖,及 (Unshielded Twisted Pair)無遮蔽雙絞線,這現階段兩大最普及之佈線材料 (其拓樸也都符合STAR狀),為大家做一分析。但在實際結構方面,應考量各種網路設備之位置,根據不同之系統功能,應有不同之放置地點:
- 在辦公室之網路場合內,採用分散式設備架構。
- 在製造生產之網路場合內,採用集中式設備架構。
- 在各平面樓層之間,採用分散式設備架構。
以下為,分散式設備架構、及集中式設備架構之比較表,給您做一參考:
|
分散式設備架構 |
集中式設備架構 |
設備數量 |
分散設備利用率,容易造成設備之浪費 |
統一分配設備利用率,達成設備精簡性 |
線材數量 |
可精簡線材與元件之使用 |
容易造成線材與元件之浪費 |
施工特質 |
施工簡便 |
施工困難 |
擴充特質 |
因設備分散,可較具彈性擴充 |
較不易進行大幅度修改與擴充 |
管理特質 |
適用高變動性特質之場所 |
適用高控制性特質之場所 |
|